只有峨眉山丨人生,不过一场背夫之行

2024-01-14 旅游资讯 万阅读 投稿:本站作者

只有峨眉山丨人生,不过一场背夫之行

“背夫”是峨眉山上自古以来就有的职业,世世代代的背夫用顽强的腰杆扛起了重物,抬起了游客,也从山脚抬上了整个峨眉上的一切生活。

《只有峨眉山》戏剧幻城“云之上”情境体验剧场里,第三空间中“千年背夫”的故事,被称为“最好哭”故事之一,这个故事的原型,就是峨眉山上千年来连绵不绝的背夫。

每个背夫都有自己的三件套

在中国,每一座不同的山头都有力工。泰山有挑夫,重庆有棒棒,峨眉山有背夫。

毛巾、背架,登山杖,是峨眉背夫三件套。

峨眉山的背夫,普遍使用竹编的背架,毛巾就搭在背架的顶上,“想揩汗水的时候就拉过来,用完了一把甩到后面去。方便。”

登山杖则是特殊的T形,上山下山都靠这个支撑脚力,能将腿部的负担分散一下。每走一段路,需要休息的时候,人就靠着树,用这根T形棒子撑住背架底座,站在道旁休息。

对背夫来说,东西背上身,人就坐不下去了。

背起整座峨眉山

山民们成为背夫,要从东汉顺帝永和六年(公元141年)说起。

那时,印度佛教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传入峨眉。有人在这里建寺传教,背夫职业也应运而生。

峨眉山山道崎岖艰难,生产、生活物资都需要背夫从山下运到山巅。

峨眉山历代共创建庙宇200余座,那些物资亦全部是靠背夫们运输上去的:每一块砖、每一片瓦、每一块门槛石,都凝结着数不清的背夫静默的汗水。

峨眉山的山道也是背夫背上去的。

每一块石板至少也是100多斤,一个人一次只能背一块。就这样,一块一趟,行人踏一脚就是背夫的负重三小时……这是一项数量庞大、成果恢宏的工程,就像是蚂蚁搬家一样,很难想到这样绵长的山道是靠人力一点一滴铺设而成。

可以说,是背夫背起了整座峨眉山。

除了背货,也背人,除了无梁殿的砖、康熙的牌匾,就连李白,也是被背上去的。

在《只有峨眉山》“千年背夫”空间中,便完美复刻了这一模样。

告白最后一代背夫

交通越来越方便了,老一代背夫们的年龄也大了,太重的体力活也干不了,老背夫们大多转行抬滑竿。

他们的儿孙也不再做背夫了。

这一代人就快告别了峨眉山的背夫,但背夫负重的本领,却传了下来。

《只有峨眉山》背夫空间里,背夫问游客:“你不也是背夫吗?”

你大概都从未发现,你也是个背夫吧!

背着父母的嘱托、儿女的前程,就跟山里的背夫一样,你的东西背上肩了,你就坐不下来了。

他们背起了整座峨眉山,你也背起了你的整个人生。

也许命运会发给你一根登山杖,让你能在疲惫的时候,撑住内心背负的沉重,也许没有。那就只能像少年第一次上路,哪怕累得全身肌肉都在颤抖,还是要咬紧牙关挺着腰、采实脚下、背着自己的货物走到最后一步。

人生,不过一场背夫之行。

声明:四川旅游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mayi@126.com
广告位招租
广告位招租
广告位招租